賞梅季拉長,再加上「琉璃光之橋」效應,信義鄉新中橫從去年12月下旬起每天湧入上萬遊客,位處中繼位置的梅子夢工廠,日均營業額達60萬元,假日更逼近百萬,梅製產品供貨不及,只得臨時增雇大學生協助應急,為此偏鄉創造17個工讀機會。「往年賞梅季,精華時刻約15天!」信義鄉農會總幹事黃志輝說,今年各區開花時程未同步,花期達到4周左右,再加上琉璃光之橋的啟用、民眾冬季泡湯習慣的養成和陸客自由行人數增加,讓梅子夢工廠天天爆滿。if (typeof(ONEAD) !== "undefined"){ONEAD.cmd = ONEAD.cmd || [];ONEAD.cmd.push(function(){ONEAD_slot('div-inread-ad', 'inread');});} 信義鄉長史強夫人鄭景文說,從去年12月21日「踏雪尋梅」開幕日到昨天剛好滿1個月,平均每天進入梅子夢工廠人數約7000人;且今年民眾到遊多分散到非假日,因此賣場營業額頗為平均,平常日穩定在60萬元左右,約為去年的1.35倍。農會產品熱銷,為避免供貨出現斷層,梅子夢工廠自19日起,增雇17名鄉籍大學生,協助包裝或是照顧賣場;包括假日加班,1個寒假下來,薪水大概可以領到3萬元。家住明德村、就讀中台科大的吳卉晴,以及家住同富村、就讀慈濟大學的余佳臻,還有來自羅娜部落的紀乃予都說,除了工讀所得減輕父母負擔,更重要的是工讀經歷可以學到很多東西、交很多朋友,豐富了人生。

v93vn3rpz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Jun 10 Wed 2015 17:35

v93vn3rpz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民之所欲,長在我心」,這是前總統李登輝的演講名句,用意在於揭示政府施政應感受百姓的心、多傾聽民意,而最近政壇冒出不少李登輝學校的弟子,台北市長柯文哲就是其中之一,把這套政治哲理演得入木三分,更被鄉民尊崇是「柯神」。i-Voting創舉,就是「民之所欲,長在我心」的具體實踐之一。此一設計,目的在於透過全民參與,避免少數決策的盲點,從人事權到政策都是如此,諸如勞動局長遴選,最近又有公館徒步區是否延續,也要i-Voting來決定。if (typeof(ONEAD) !== "undefined"){ONEAD.cmd = ONEAD.cmd || [];ONEAD.cmd.push(function(){ONEAD_slot('div-inread-ad', 'inread');});} 局處首長誰來當,終究屬首長用人權,遴選只是多一道程序,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。重大爭議政策,倘若統統交由i-Voting,也難免流於民粹,更是賦予政府規避應承擔責任的一種巧門。例如,經由交通局專業評估後,拆除忠孝西路專用道後,尖峰車流速度從每小時12.6公里提升到19.3公里,柯P一聲令下就拆除,而公館徒步區設置後,對商家生意影響、行人便利性,都有量化數據分析,為何還要i-Voting?顯然,i-Voting有其罩門,不是所有政策都適用,如何在專業決策與主流民意之間求取平衡,需要柯P的精準手術刀來切割清楚。尤其在社群螺旋下,親近或對柯P友好的群眾必定會積極表態,也導致i-Voting的抽樣誤差擴大,比民調更不精準。柯P挾著高人氣,還有嘗試錯誤的空間。而馬政府在九合一敗選後,急於調整施政方向,更把「民之所欲,長在我心」的這一套囫圇吞棗,導致以「今天之我」否定「昨日之我」的矛盾,層出不窮。例如,馬英九剛連任總統之初,因為台電快要破產,才會推出油電雙漲政策,結果台電去年剛轉虧為盈、小賺200億元,先不談台電超過2000億元的負債,毛內閣連忙把去年盈餘半數回饋給人民,平均每戶800元,美其名是小確幸,實則是政策轉彎。還有證所稅的大戶條款暫緩3年,也是為股市大戶解套,政府當初的公平正義統統變成一場空;而高鐵的財改計畫也被藍委否決,理由之一是高鐵票價降幅不夠,這些都是為了討好選民。倘若一切必須能取悅人民的政策,政府才願意實施,那不如推出三節發放消費券、勞工每年自動加薪10%、中產階層減稅等政策,民眾鐵定歡欣鼓舞、家家戶戶放鞭炮。「民之所欲,長在我心」,就如同《老子》一書所闡述的「聖人無常心,以百姓心為心」的含意一般,是要以民意為依歸,另一層含意仍在於施政還要有專業支撐,政府施政不能只有聽取民意,有時候也要帶領民意,這才是為政者的責任。對所有政治人物的考驗是,要推動「民之所欲」的政策並不難,阻力也不大,問題是,當政治人物面臨「民之所不欲」,卻又是國家所需要的,該怎麼辦?

v93vn3rpz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期稻作停灌休耕,嘉義縣長張花冠怒批經濟部犧牲農業,成就工業,有違「供水正義」,狀似憤慨難平,但在中央「沒水就是沒水」,政策不變下,張花冠這番慷慨陳詞也沒辦法為農民爭得灌溉用水。身為農業縣的父母官,本就該為縣民權益據理力爭,在強勢和中央對槓之餘,也應藉此機會凸顯政府長期以來「補償不正義」,為家無田產的代耕業者、小佃農爭取應得補償。if (typeof(ONEAD) !== "undefined"){ONEAD.cmd = ONEAD.cmd || [];ONEAD.cmd.push(function(){ONEAD_slot('div-inread-ad', 'inread');});} 台灣政府慣於用錢解決爭議,卻經常出現權益受損者無法實質受益情況。以佃農為例,這些實際生產者向地主租借土地耕作,但早年「三七五減租」、「耕者有其田」陰影仍在,地主多數不願和農民簽約。沒有白紙黑字的口頭契約,再多的停灌補助,代耕佃農只是看得到,吃不到,甚至傳出有佃農和地主談協調補助款分配比例,不僅被打回票,連承租權都沒了,佃農所受不平處境,尤需農政單位正視。對農民來說,能不能填飽肚子最要緊,既然頹勢難挽,大半年沒收入,不該連些許補償金也沒分,偏偏農政單位對代耕業者、小佃農處境並非不了解,卻消極以對,不願拿出具體對策,不友善的農業政策,難怪這些對台灣農業奉獻良多的農民老感嘆他們永遠弱勢。這幾年許多年輕人返鄉務農,當起代耕小佃農,但不公平的補貼措施,也讓部分身負沈重家計的6、7年級生不得不放棄務農夢,相信這絕對是喊出「3代同堂,回家吃晚飯」願景的縣府所不樂見,在扛著影響農業發展大旗揮舞時,也需想想該怎麼為小農爭取保障,這才叫體察民意。

v93vn3rpz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